薛城国资局:改革创新赋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5-30 09:14:57  

改革创新赋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薛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自2019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从国企资源优化整合入手,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产品关联、优势互补”的原则,合并优质“同类项”,先后在城建、交通、水务、煤炭、民生等领域组建了五大产业集团以“两破两立”为先手棋,破体制弊端破冗员难题,指导企业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人员流动晋升机制;立现代企业制度立薪酬分配机制,探索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改革多措并举提速国企改革,多种形式运作国有资本,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一、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生态新提升

针对区域国有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和“十强产业”占比较低等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国企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枣庄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加快推进“6+3”现代产业布局,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向又优又好加速转变。投资4.6亿元建设医疗智谷大健康产业园,通过“筑巢引凤”引进36家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入驻发展;利用枣庄内陆港港口资源优势,启动临港产业园建设,实施长河港业铁路专用线施工,实现港口运输和仓储业务、航运和铁运无缝对接,港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更加高效;建设绿色环保建材产业一体化建设项目打造亲和源康养服务中心。此外,部分骨干国企集团牵头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1亿元的工业技改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链制约瓶颈,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二、一企一策、分类混改,实现提质增效新提升

坚持因业施策、因企施策,采取控股、参股及投资建厂、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步收到了“1+1>2”的良好效果晟玺实业集团与民营企业顺兴水泥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合作成立众润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将国企的机制优势与民企的管理优势充分结合,2021年全年上缴税费1334万元,实现利润2604万元,为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蹚出了新路;晟鸿城发集团鲁南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民营企业智赢门窗三方合作设立山东智赢科技有限公司,将国企资金优势与民企机制的灵活度与品牌影响力有机结合,建成了全国首条绿色建筑节能门窗智能制造生产线和国家检验检测中心,建成集科研、智能制造、标准、检测及认证为一体的产业平台。2021年年产量2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1.3亿余元同时积极探索混改企业党建新模式,建立混改企业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维护三大股东、公司和全体员工三者的利益,既有别于传统国企党建工作,又与其一脉相承,是传统党建工作的升级迭代,有效解决了混改企业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三、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实现合规护航新提升

2019年成立以来,薛城区国资局不断健全完善“1+N”国企监管政策体系,制定各类监管规范性制度文件27个,涵盖国企改革、发展、监管多个方面,涉及出资人职责和监管机构权责边界、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主业管理和功能分类界定、合规经营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等诸多事项,逐步填补了区域国资国企监管政策空白,稳步形成了既符合中央和省、市国资国企监管要求又贴合我区实际的“1+N”政策体系,为国资国企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数字赋能、系统监测,实现智慧监管新提升

薛城区国资局与浪潮集团合作开发建设 “129”整体架构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即:一个平台、两大体系、九大模块。一个平台,即搭建新型的智慧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两大体系,即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九大模块,是指结合工作实际,建设基础管理、国企组织信息、财务监督、投资管理、产权管理、三重一大、大额资金、监督追责、综合监测九大国资监管业务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已于2022年3月开始全面运行,国资监管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五、党建引领、强根铸魂,实现高效发展新提升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落实的重要作用,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国企干部职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办好区委党校国资分校,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党性教育和党员干部党规党纪教育,开展产业布局、投资融资、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教育,提升国资国企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打造能力强、作风优、理念新、格局高、能干事的国资国企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严”的主基调贯彻始终切实把国有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激发国企高质量发展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