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推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31
转载链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643314/c27112066/content.html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推动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加强经营指标引领对推动中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2020年,首次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包括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21年,为引导中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完善为“两利四率”。2022年,针对“两利四率”指标,进一步提出“两增一控三提高”的总体要求,并通过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等工作将指标分解到每一家中央企业,统领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从近几年实践看,“两利四率”指标体系在引导和促进中央企业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盈利水平、防范重大风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量”的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末,中央企业资产规模达到75.3万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速达到10.2%;营业收入从22.3万亿元增长到36.3万亿元,年均增速5.6%,高出同期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上升至47家。二是实现“效”的持续提升。2012—2021年,中央企业净利润从9203.4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速7.8%;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年均增速7.5%,高出同期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增速3.6个百分点。三是实现了“质”的稳步改善。中央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9.4万元/人,年均增速6.8%。截至2021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以下,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下达的降杠杆目标任务。
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积极应对“三重压力”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2022年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5%、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稳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营业收入利润率保持在较好水平,全年有望完成“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任务。
进一步调整优化经营指标体系,对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一系列重点任务。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国资委在总结近几年工作成效基础上,结合国资央企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对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
一是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原有的“两利”指标中,保留了利润总额指标,主要考虑利润总额包含净利润和上缴税费,能直观反映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同时,利润总额也是劳动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体现对GDP的贡献。中央企业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以支撑GDP的增长。对于与利润总额较为同质化的净利润调整为净资产收益率,主要考虑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衡量企业权益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了国资委履行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的法定职责,体现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中央企业资本回报质量的要求,符合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导向,有利于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加快“两非”“两资”剥离处置,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净资产创利能力和收益水平。
二是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分母均为营业收入,但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分子为营业利润,营业现金比率的分子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现金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结合,实现了财务三张主表的紧密耦合,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损益表观与现金流量表观的统一融合。考核营业现金比率主要是为了体现国资委“要有利润的收入和要有现金的利润”的监管要求,有利于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利于推动中央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基础上,更加关注现金流的安全,更加关注可持续投资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含金量”,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三是继续保留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从近年监管实践看,国资委坚持对资产负债率的考核很好地约束了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因此要继续坚持对资产负债率的约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几年在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转化、促进新型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抓手,需要继续坚持并加大投入强度。下一步将加大对研发经费投入效果的后评价和考核,提高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主要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综合反映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贡献,部分中央企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通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
国资委将从2023年开始试行“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后续还将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总的来看,此次从“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指标体系的调整,虽然幅度不大,但基本形成了一个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体系。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一利五率"指标相互衔接、有效贯通,既强调经营效益的合理增长,也强调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了规模和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一利五率”是对原“两利四率”指标的继承和发展,既巩固了“两利四率”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又突出了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要求,实现了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一利五率”指标体系的调整优化,重点针对当前部分中央企业存在的回报水平不优、盈利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着力于推动中央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通过引入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从根本上引导企业增强自生能力、积累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四是坚持底线思维。"一利五率"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导向,通过强化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产业链"断链"风险;通过对负债率和现金流的约束,引导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应对“黑天鹅”“灰犀牛”的冲击。各中央企业自觉将"一利五率"与本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融合,以"一利五率"目标统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通过"一利五率"指标的持续改善提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着力抓好2023年度“一利五率”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贡献央企力量
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指标总体目标定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是指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2023年中央企业应继续将利润总额和劳动生产总值与国民经济增长目标有效衔接,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工作,确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经营目标,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勇挑大梁。“一稳”是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下”调整为“稳定在65%左右”,主要考虑当前既要保持中央企业稳健的财务结构,又要支持企业在经济复苏中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投资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为此,国资委下一步对负债率管控将坚持“有保有压,总体稳定”原则,对处于战略投入期且本身负债率较低、风险可控的企业可以允许负债率适度合理上升,但对负债率高于警戒线和管控线,且投资方向不符合主业实业要求、投资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还要坚定不移压降负债率。“四提升”是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要实现进一步提升。这几个指标都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也是短板所在,要坚持不懈、持续改善提升。
国资委将根据“一增一稳四提升”的总体目标,对中央企业2023年度预算目标进行严格审核并逐户分解批复,还将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紧密挂钩衔接,确保经营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在各企业具体目标确定和审核中将充分考虑行业差异、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做到实事求是,确保客观公正。中央企业应按照“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子企业,确保目标分解到户、责任落实到位。要统筹平衡好“一利五率”指标之间的关系,做好测算,确保规模和速度、效益和质量、发展和安全的统一协调,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经营目标与战略规划、预算管控、财务监管、业绩考核、审计监督等工作紧密衔接,实现闭环管理,形成工作合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动“一增一稳四提升”的总体目标落地,2023年国资委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全面预算为统领,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责任。中央企业应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机制,通过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形式,形成以预算目标为中心的责任体系,加强全员、全方面、全过程管理,切实抓好预算工作内部协同,切实提高预算投入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导向性,增强风险管控约束性。
二是以司库体系为抓手,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中央企业应高质量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确保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司库信息系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同时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和算法模型,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战略落地。
三是以财务决算为重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根基。国资委坚决整治财务信息作假问题,2022年专门组织开展中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加大对决算审计机构的处理惩戒力度。中央企业应切实履行会计信息质量的主体责任,以财务决算工作为切入点,持续健全完善会计信息治理控制机制,不断夯实会计信息质量。应以“钉钉子”精神强化审计和财务决算审核等发现的各类问题整改,做到全程督导、真改实改,以问题整改推动基础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