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国企改革内容解读
发布时间: 2018-03-05 15:12:43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

  国务院于2017年5月转发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智能转变方案》,授权43项权责下放,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

  目的在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这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

  在中央企业层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包含8家:中粮集团、国投公司、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包含2家:诚通集团、国新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商业一类企业为主,产业布局相对多元,以推动产业聚集、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为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运营方式以产业投资为主,包括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实现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加突出资本管理、资本配置和投资运营功能,对所出资企业实施战略和财务管控,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职能下沉。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盘活资本存量、优化资本布局、提升运营效率为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不追求产业控制,具有相对较全的金融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运营方式包括持股管理、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投资为主,对所出资企业建立必要的财务管控,或主要关注资本回报。

  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总结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同时要把更多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纳入试点,在有效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前提下,授予企业更加完整的经营自主权。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

  自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先后完成19组36家企业重组,中核与中核建重组后,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央企数量已由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降至目前的97家,数量已缩减了一半。

  本轮央企合并重组采取了以下三类方式:一是横向式的同业间合并。这既包括央企间的“强强联合”型的合并重组,诸如宝武合并、南北车合并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或希望通过强强联合,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央企竞争力;也包括“强并弱”型合并重组,如港中旅合并中国国旅集团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国资委直接控制。二是纵向式的沿产业链上下游合并,或利用资本运营公司进行跨行业合并。如神华集团与国电电力的兼并,其主要目的在于做大做强、发挥协同作用或推动转型升级。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组建方式。比如三家通信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铁塔公司,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节省大量投资。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盘活了存量,减少了同业竞争和重复建设,优化了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

  2018年将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放大重组效能。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平台作用,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减少重复建设。结合国家重大专项、行业体制改革等,围绕重点领域整合现有优质资源,适时培育孵化新的产业集团公司。

  通过股份制改革,选择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推进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试点,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

  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2017年,公司制改革得以较好落实,2017年初起草了《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对资产评估、划拨地处置、企业资质资格承继、审批程序、工商变更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2017年7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69号,以下简称69号文)。截止至2017年12月,69家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改制方案全部审批通过。

  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其出发点和归宿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子企业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完善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制度体系,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全面实施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

  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

  2018年中央企业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目标任务,积极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压减”工作,力争年底前累计减少法人户数18%以上,压缩管理层级至5级以内,为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压减”总目标打好基础。持续推进“处僵治困”,认真抓好全年800户“僵尸企业”、特困企业处置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年底前“僵尸企业”基本出清和特困企业整体盈利。开展中央企业亏损子企业全面排查摸底,做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工作。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是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总的理解,就是更加遵循国有资本运行规律,更加注重国有企业价值管理,更加重视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

  促进国有资本增值,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的功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规范国有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是资本配置的重要手段,规范有序的资本运作有利于提高资本配置和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完善国有资本授权,出资人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是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核心的国企国资改革的重大成果,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国有资本回报,资本回报是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实现形式,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是实现国有资本权益的要求,也是积累壮大国有资本的必由路径。

  维护国有资本安全,维护国有资本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出资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职责,与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单纯的为混而混,而是产业链中产业节点混合、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混合、不同资源禀赋的混合,切忌一窝蜂、定比例,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绝不能用行政手段取代市场。混改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完善治理结构,进而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收益的增加。

  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

  2018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强调的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

  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重点是:总体资产负债,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等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重点是:资产负债总量,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情况。

  国有自然资源报告重点是:自然资源总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重大制度建设,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情况。

  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领域的骨干中坚,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改造传统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大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曾是世界性难题,所有制理论创新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更需极大的政治勇气。提出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彰显了中国政府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的智慧。“两个毫不动摇”之所以能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发挥优势,就在于它尊重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搞单一公有化,也不搞全盘私有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

  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

  落实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认真解决产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侵害产权案例,总结宣传依法有效保护产权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

  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探索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以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为参照确定损害赔偿额度,完善诉讼证据规则、证据披露以及证据妨碍排除规则。探索建立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绿色通道。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企业家依法进行自主经营活动,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

  建立完善涉企收费、监督检查等清单制度,清理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达标评比活动,细化、规范行政执法条件,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减少自由裁量权。依法保障企业自主加入和退出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利。研究设立全国统一的企业维权服务平台。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除了国有经济外,还有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外国资本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权保护本身就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问题,基本经济制度概念的核心就是产权即所有权,保护产权既要让国家的财产不受各种侵害,也要使人民群众个人、家庭的财富不被侵犯,这样才能保护人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产权制度使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各种类型的产权得到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这是规范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可以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稳定社会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有恒产者有恒心。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有效保护产权,就是保护人们诚实劳动,保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形成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技术、土地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

  完善产权制度,需要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平等对待不同产权主体。依法完善产权和人身安全保护制度,在执法、司法和行政实践中加强对平等市场主体之间产权纠纷的公平裁决,破除部分民营企业家心中存在的疑虑,为安心专心用心谋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新创业者的良好环境。

  要用有力的产权保护、顺畅的要素流动,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决心的体现。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就是指市场在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润分配等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

                                                                  (摘自光明经济)